一大早起来去赶早市,竟然看见有人在卖纯手工织的布,摊主一边招揽生意,一边忙活着介绍: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纯手工织布,冬暖夏凉,透气吸汗,说了不知道一用便知道哈……”摊前围了很多人,都在好奇手工织布到底是什么样子。
看到这样的场景,让我想起以前在家乡的时候,曾见过奶奶织布,飞梭走线唧唧复唧唧,我还帮着用纺车打过“龙骨”(方言,梭子中间用的纬线)。也许是出于对先辈留下来手工艺的珍视与传承,也许是由于农村市场商品经济的地域性滞后,总之,作为一位刚抓住80后尾巴的伪90后社会成员,我切身经历过农村妇女们织布的场景,并有幸参与其中。
<上一图集
二十年前,农村生活水平还不高,穿衣服打补丁、做鞋子纳鞋底、就着咸菜下饭、用镰刀割麦,以及换床单还得靠织布,这些都很常见。
别的还好说,唯独织布最麻烦,那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,并且,织布过程比较慢,一名熟练的“织女”一天最多也只能织4米布。
所以,在比二十多年前更久远些的从前,纺织效率比较低的纯手工时代,穷人家的孩子很少置办新衣服新棉被,都是补丁摞补丁用破旧打发着时空的磨蚀。
若是按最原始的方式织布,其程序之复杂,现代人很难想象。从采棉、纺线到上机织布,需要经过轧花、弹花、纺线、打线、浆染、沌线、络线、经线、刷线、闯杼、掏缯、吊机子、栓布、织布、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
尤其是上机织布前的那些工序,不仅工作量大,还需要女人们的细心耐心和用心,丝毫马虎不得,不然会一团乱麻,越理越乱,还不能剪,剪了更不好收拾。
那架美丽多愁的庞然大物我们几乎再难见到它的身影,见不到了,不知是被卖了,还是被劈了当柴火烧了,又或者是被有心人悄悄给珍藏起来了,总之是见不到了,再也见不到了。
下一图集>
一大早起来去赶早市,竟然看见有人在卖纯手工织的布,摊主一边招揽生意,一边忙活着介绍: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纯手工织布,冬暖夏凉,透气吸汗,说了不知道一用便知道哈……”摊前围了很多人,都在好奇手工织布到底是什么样子。
看到这样的场景,让我想起以前在家乡的时候,曾见过奶奶织布,飞梭走线唧唧复唧唧,我还帮着用纺车打过“龙骨”(方言,梭子中间用的纬线)。也许是出于对先辈留下来手工艺的珍视与传承,也许是由于农村市场商品经济的地域性滞后,总之,作为一位刚抓住80后尾巴的伪90后社会成员,我切身经历过农村妇女们织布的场景,并有幸参与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