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上一图集
“现在很少人愿意来学这门老手艺,而且还觉得脏。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学一下,不要让老手艺就这么没了。”——徐付生。
“磨剪子嘞,戗菜刀……”曾经回荡在街头巷尾的吆喝声,成为人们记忆中亲切而又熟悉的声音。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,磨剪子戗菜刀成为一种古老的行当。现在的城市里,这种吆喝声已经渐行渐远,我们很难再看见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,也再难听见那亲切熟悉的吆喝声。
今年66岁的徐付生磨剪子戗菜刀有30多年了,他担心这门手艺没人学习,恐将失传。12月8日,在北关区戏院街,记者见到了徐师傅,他头戴鸭舌帽,身穿旧棉袄,黝黑的脸庞,粗糙的双手。他的装备也很简单:一条长凳,凳子的一端固定着磨刀砂轮,一个小水桶,一个小木刷,一个固定在自行车后座的公文包,包里放着磨刀石、锤子、戗子等工具。
徐师傅说,他的大部分工具都是自己制作的,用起来得心应手。吆喝了一会儿,一位大娘拿了菜刀过来。生意上门,徐师傅工作起来,他像骑马一样跨坐在凳子上,先上手分辨出刀的软硬。如果是以前老法打造的夹钢黑刀,他会先磨刀,一面磨一面往刀上淋清水。每磨一阵,他都要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,有时眯着眼看看刀锋,磨好了刀再戗。
所谓戗,就是用专门的工具将刀的刃部刨薄,使刀变得更锋利。戗刀的工具是一根铁杆,两头有横扶手,铁杆中间镶一把用优质钢做的戗刀。戗刀有讲究,戗厚了刀变软,不好用,戗薄了达不到效果,薄厚全在经验上;戗低了不起作用,戗高了刀不耐用,一般戗到“二指宽”就停手。如果是比较硬的刀,徐师傅就不再经过戗这个环节,直接上磨刀石、砂轮打磨锋利。
“饭店、农村磨刀的多,老年人磨刀的多……”徐师傅说,现在磨一把菜刀5元钱,磨一把剪子3元钱,即使每天生意不断,也干不了多少活,最多的时候,一天也不过七八十块钱。在戏院街的小区待了一个多小时,仅有两把菜刀、一把剪子的生意上门,老人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。“前几年,还有几个和我一起走街串巷磨刀。现在干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,生意越来越不好做。”
当记者问徐师傅这门老手艺有没有继承人的时候,徐师傅的神情略显暗淡。“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好好上学,找个安稳的工作,很少有人愿意来学这个,而且还觉得脏。”徐师傅说,“孩子都在外面打工,也让我在家好好养老,但是自己总是闲不下来。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学一下,不要让老手艺就这么没了。”
徐师傅正在给顾客磨剪刀。过往的路人都会看上一眼这老手艺。
下一图集>